第218章 刑不上大夫士大夫呵呵(1 / 2)

“青田兄,就让我等连起手来,朝着君与士大夫共天下这条路正确的道路,迈进吧!”

李善长望着刘伯温,目光灼灼的说到。

声音里带着一些蛊惑。

这就是李善长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所想出来的、说服刘伯温的办法。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这是多少当官的人所梦寐以求的神仙日子。

这再加上一个刑不上士大夫,那他们的日子是真的美上天。

元朝时就有就对的吗?!”

不过,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知道韩国公今天去见刘伯温了。

他的面色,唰的一下子就变了,怒火冲天而起,又羞又怒。

“元朝时就有?

纵然不可能将他的怒火全部都给消除,但至少也能够把事情给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因为真的论起来,他也是经历了一番生死的人。

这次念在他们初犯,就姑且从轻发落。

也是他一直想要完成的事儿。

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臣臣知罪。

眼看的皇帝被他们这样的一番话,给弄得有些说不出来了。

在之前,刘伯温的觉悟还没这么高。

认错的态度一定要积极,但要把这事往无知者无罪,下不为例等上面去扯。

李泰忙颤声道:“陛下,臣确实是一心为了大明,之前真没有想那么多。

原本不少人,对于胡庸这个丞相并不怎么感冒。

我大明前些年,也一直如此。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刘伯温这家伙居然敢来这么一出。

八月十五,本来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

本来能好,却被邪恶的马皇后,故意送蒸鹅给要了命。

朱元璋想要发脾气,也没地方发。

梅殷不由暗自笑了笑。

焉能不知今后,这刀子就砍不到你头上?

中午的时候,被马皇后留饭。

要告知皇帝,不能不教而诛。

文武分列左右,鱼贯而入,大礼参拜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

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此番对账,就是户部主持的。

盯着刘李善长离去的背影,看了好一会儿。

这是哪一个当官的人,都没有办法拒绝的强大诱惑!

在其位谋其职。

“你忠心个屁!”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宋朝,更不必多言。

你是想要让我大明,也变得如同晋朝,如同宋一般憋屈?

要让我汉人再次遭受浩劫?

我等跟着上位,辛辛苦苦光复的汉家江山,收复的失地,还要接着让那些胡虏们糟蹋吗?!”

我刘伯温也不过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朽之人,更没有那么大的本事,管住多少人。

倒并不是说朱元璋要给他们假期,让他们来欢度中秋。

所以再他看来,如今过来和刘伯温说上这样的一番话,把刘伯温给说服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看了一会儿,忍不住摇了摇头。

不过小胡那边我已经给他一些交代,让他在接下来,尽可能的来保你了。

但别人都好说,他这个户部尚书,可就是真的难办了。

一番走亲访友下来,收获还是挺不错的。

尤其是那些官员们,诸多都是心中忐忑。

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不多了。

不再如同之前那样惴惴不安。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自己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目光要长远一些,要多为这个天下,为族群考虑一下。

回去之后,他这里便按照李善长的指示,开始不断的在心里琢磨起来。

若是没有能力,居不了高位,那就把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照顾好便是最好。

只能让无数蛀虫,疯狂的汲取国家的利益,肥了他们自身!

弄出数不尽的屈辱亡国史!

现在,你却又要和我说,要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就砍不到江浙一党头上?

得饶人处且饶人!”

只要自己将之给抛出来,刘伯温肯定会欣然应允,和自己共同联手做事。

那家伙嘴上说的有多好,什么为整个大明做考虑。

但是此番在经过了廖永忠之事。以及李善长,胡惟庸对他弄的必死之局,在梅殷的帮助之下,被破开之后。

说出这样的一番话。

这事情不能多想,一想他就火大。

简直都要五体投地的那种。

“好!好!好!!”

这就已经足够了!

在他看来,这次说服刘伯温的可能性很大。

这怎么到了刘伯温这里全变了?

随着他们的开口,马上又有不少人站出来说,出了相似的话。

莫非自己真的是老了?

那叫一个难受。

也会拼尽全力,把事情只局限于户部之内,不会再让陛下往其余地方去扩散。

让人恨不能拔剑而起,来到那個时代,荡平胡虏!

只不过吃到一半的时候,梅殷忽然间想起,后世一个流传很广的谣言。

刘伯温总不能真看着皇帝如此胡作非为,这般打压百官吧?

刘伯温闻言摆了摆手道:“什么江浙一党?

根本不存在。

心思卑鄙的人,看事都带着阴暗。

中午吃了一顿饭后,梅殷和宁国公主二人,又离开了这里,前去了东宫,又去了二哥秦王,三哥晋王,以及四个燕王等人那里,挨个转了一圈。

“刘伯温!”

就比如你,你比如我。

现在一侧的燕王朱棣,心里满满的都是振奋。

这事儿,有门儿!

韩国公所教的倒是不错,

可是现在,刘伯温根本不愿意帮忙!

那他这边想要落一个好,只怕很难。

又把那本被他狠狠的摔在了桌案上的书拿起来,接着翻看。

不过却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搭理更不行。

接下来做上一些事情,就是顺理成章。

在这种情况下,他有多大的气,也该消了。

我等这些有才能的人,与君共天下,那只会让天下变得更好。

刘伯温此时,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整个都炸毛了。

不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大明,以及他所熟悉的那些人

人生在世,除死无大事。

这是错误的认识。

怨的谁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就停了上朝。

“陛下,臣自然是我大明的官,一心为我大明,忠心耿耿”

只恨不得动手把刘伯温给捶个稀巴烂。

整个人的格局,又大了不少。

李善长看着他这副样子,多少有些不愿意搭理他。

“到韩国公,请吧!”

不是这是刘伯温?!

刘伯温疯了吧!!

竟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胡惟庸也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这次只怕会乘势而起

李泰忙道:“回禀陛下,这这事儿是惯例,已经传下了好多年了。

丞相胡惟庸也在此时,坚定的站在了百官之前,顶着压力向皇帝阐述他的观点。

一听这话,户部尚书李泰心里面就不由得咯噔一下。

尤其是听到了胡惟庸所说出来的,这很有担当的话后。

翻开史书,尽皆是我汉人之血泪!

所谓的魏晋风流,不过是一些醉生梦死,逃避现实之人的,弄出来的放荡形骸,放荡不羁。

“陛下,臣在!”

天下官员,无论是谁犯了错,徇私枉法,那都应该被处置!”

一年只有三天假,中秋节不在其中。

李善长又一次变得有些自信了。

刀子没有砍下来之前,谁都觉得自己头上悬了把刀

听到李善长如此说,户部尚书李泰,眼前不由得为之亮。

但主要是朝廷在此之前,没有明确的规定。

当下便决定乘胜追击。

先不说,据他所知鹅肉根本不是什么发物。

今日我等困难,你不施以援手,到了这个时候尚且内斗。

刘伯温这家伙的脑袋里面,装的是屎吗?

他以往可不是这样的人啊!

有了相应的能力,就不能只考虑自家门户私事。

面对百官朝贺,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黑如锅底,拉的老长。

那事情就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

听到朱元璋如此喝问,李泰把头垂的更低了。

“比如岳武穆被十二道金牌,连番召集回京,以莫须有之名被含冤弄死?”

而且马皇后这个丈母娘,还亲自下厨,并给梅殷做了一道最拿手的蒸鹅。

但现在,他也顾不得太多了。

马皇后按照原本的历史,是洪武十五年八月去世的。

还流芳百世?

我看是遗臭万年才对!”

李善长坐在马车上之上,仔细的回想着这一次前来的种种事情,以及现在所得到的结果,依旧是觉得非常的不可置信。

对着李善长一阵狂喷,唾沫星子都喷到李善长脸上去了!

但是京师当中的许多官员之家,全都是满心的惴惴不安。

我觉得过关的可能性还是不小。

可是再仔细想想的话,似乎按照他们所言去看这事儿。

听到李泰如此说,便又有户部高官站了出来,也跪在地上向朱元璋说了起来。

李善长还在这里做着最后的努力,想要把刘伯温给说服。

也是因此,在李善长看来,只要他把这些说出来,那么绝对能够说动刘伯温。

他显得慌乱的望着李善长,想让李善长给他拿个主意。

就对胡惟庸更加感激起来,对他的看法一下子就变了

满心惴惴地等了半天后,他终于是忍不住了,来到李善长这里,询问李善长这个主心骨,最大的靠山。

他自己点起来的火,想要烧别人,现在却烧到了自己的身上。

这个时候,是能少牵连一些人就少牵连一些人。

让你们还有富贵。”

只恨不得把刘伯温的嘴给撕的稀烂!

这狗东西,以往的时候嘴巴也没这么毒啊,现在怎么不会说人话了?

听到刘伯温如此说,李善长的面色变得更加的难看了。

是,宋朝是有钱!

可再有钱又有什么用?

进殿之前,丞相胡惟庸对众人如此说道。

都没给朱元璋多发怒的机会。

都是我大明的官员。

这些人心里面就变得更加的高兴起来。

“后世之人,提起咱们证明就会称赞?

不说别的,只要看看自己家老爷,现在这种只要狗从身边过去,都想要逮着狗打上一顿的模样就能看得出来。

你莫非,就真的不想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真的不想后世儿孙,能享受他们该享受的待遇?

此时被刘伯温这个老对头当面说得出来,对于他的刺激有多大,可想而知。

宋室南迁,半壁江山拱手让人。

李善长还在这里劝说着刘伯温。

谁还不知道谁?”

一方面是觉得丢脸,刘伯温那狗东西不识抬举。

刘伯温这家伙,必定会和自己联手做事儿。

让背疽彻底的发散起来。

原本要是刘伯温愿意帮忙的话,依照刘伯温的能力,还有口才,说不得便能够把黑的说成白的。

“你身为户部尚书,知道了此事儿,为何不早点禀告,反而和他们串通一气?!”

真如此,那当真是死而无憾!

刘伯温熟读史书,学问比自己还高那么一点。

不断的狡辩。

带着礼品去拜见马皇后。

一进不如一退,韩国公好自为之。”

要比自己更加的清楚,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对于这些做臣子的而言,到底有多大的好处。

自己的下场,一个弄不好只怕会很凄惨。

不愧是韩国公!

户部尚书李泰,来到了韩国公李善长的府上,望着李善长出声询问。

自己亲自过来找他,登门拜访,说这些事儿,已经是被许许多的人给看到了眼里。

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事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会不会牵连到自己头上?

他费了多大劲,做了多大的难,才能够熬到这个位置上。

“他日因,今日果。

现在臣已经知道错了,请陛下给臣个机会。

他直呼其名,不再说什么青田先生了。

当下朝连忙感谢了李善长,从李善长这边离去

而中都城上的事儿,又是李善长心中的一根刺。

让他在绝路之中看到了一些生机。

不过是一头肥猪而已!

皇帝已经很多很长时间。没有进行这样的大动作了。

可实际上,心里面全都是满满的算计。

咱们今天就敞开天窗说亮话,也别说那么多虚的了。

这等事儿也能让他想出来!

倘若真的按照韩国公所说的这些来做的话,那这次的事儿,还真的是有极大的可能,变得很不一样。

但更多的,其实还是为这一次的事儿而担忧。

这两个朝代过的不够憋屈吗?

朱元璋直接就破口大骂了起来,把他的话打断。

有些事儿和他真的讲不通。

这事儿一旦达成,不论是对你,对我,还是对后面的无数官员,以及咱们的子孙后代,都是天大的好处。

大家都是明白人,就别在这里装模作样了。

这李善长,还真的是冥顽不灵。

这次他注定倒霉。

他已经想不出,太好的办法来了。

能够得到韩国公,让自己全身而退的许诺,也算很不错了。

李泰闻言忙上前去,双腿一软,啪的一下就给朱元璋跪了,

皆是一些无用之人,都是懦夫!

结果现在,不仅户部尚书做不成了,甚至于连官都做不了。

说是大将军徐达,长了背疽。

“你现在就好好的说些风凉话吧!

等于说是已经给了刘伯温天大的面子!

往年这个时候,应天府里,会有诸多人都在这里庆祝中秋。

只说那时间线,也完全对不上。

特别希望有朝一日,大明也能够变得如同大宋那样。

核心意思就是,这事儿他们确实有错。

满面怒容,整个人怒气勃发。

似乎浑身都要没了力气一样。

就算是不死,今后也将会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一样,没了太多的威胁。

只要能够好好的在这上面发挥,认错的态度又好。

能让朱元璋把上朝都给停了,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朱元璋对于这一次的事情,到底有多重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